門諾文化傳統午餐
依依不捨地告別Fred和Faye,還有可愛的農場「毛孩子」們,已是晌午時分。早餐似乎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,頓覺飢腸轆轆,正好前往當地一家非常出名的餐館Anna Mae’s Restaurant。它家不僅是因為烤雞和各種派特別出名,還有它是門諾派教徒(Mennonite)開設的,室內的裝潢及擺設,甚至連所以工作人員的裝束都極具門諾文化特色。
門諾文化歷史悠遠,長久以來一直遵循傳統的信仰,無論男女老少,至今仍然保持着,例如男女都是中世紀時期的穿著打扮,大部分的生活用品或產品都是手工製作,從來不使用汽車,都是駕着馬車出行。當你進入到他們的聚居區域時,便彷如時空旅行,從現代穿越到傳統的中世紀平靜安寧的小城中……
「麵包太好吃啦!」朋友的讚歎聲把我從神遊中拉回到現實裡。另外值得推薦的是,這裡的麵包都是專業的烘焙師傅現做的。嚐一口,果然新鮮、香氣十足!

生態綠洲蜂蜜農場
(蜂蜜農場 手工做蠟燭 觀察蜂窩 學習知識)
午饭后,我們馬不停蹄地驅車前往當地有機養蜂場Huckleberry Hives,與小蜜蜂親密接觸,體驗一把「吃香合蠟」的趣味之旅。
進入養蜂基地,遠遠就被五顏六色的「小房子」吸引住了,在藍天綠草下更顯明媚,有種「遊飏下晴空,尋芳到菊叢」的感覺。
蜂場主介紹說這些條狀的迷你小木屋是蜜蜂們的家。原來她家這個養蜂場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,是個家族事業。養蜂知識非常繁雜,但細心的場主以一些高清的圖片為我們介紹了蜂巢的結構,以及蜜蜂們的「社區」是如何運作的,包括如何辨別蜂后、蜂王,還有勤勤懇懇、盡職盡責的工蜂們。

我們還換上了專業的防護服與小蜜蜂們互動。面對我們這些「不速之客」,蜜蜂們馬上嗡嗡來襲。而蜂場主則沒做任何防護措施,為了讓我們能看清楚蜜蜂社群的小世界,她只是淡定地用煙霧稍微驅趕一下之後,就直接徒手把一層層疊放的蜂房拆開。如此大張旗鼓地「拆家」卻沒有一只蜜蜂蟄她,一定是受益於人蜂相互間長期親密而信任的感情培養吧。
蜂兒不食人間倉,玉露為酒花為糧。古人早有蜜蜂生活習性的描述,蜜蜂需要以自己釀的蜜為食才能生生不息。但現代社會人們為求利益最大化,有些不良蜂農竟然把蜂兒們辛苦存下的過冬「口糧」全部「沒收」以賣錢,偷梁換柱將人工糖餵給它們,導致它們營養不良、存活率下降。而即便是存活下來的蜂兒,產蜜的數量與質量也降低,商人便更是以假亂真,導致惡性循環。實在是發人深思。
我們都像小孩子般饒有興致地在小小的蜂房裡尋找蜂后、蜂王,當辨認出它們後,都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。與蜜蜂親密接觸後,場主便讓我們品嚐不同從蜂巢上新鮮刮下來的蜂蜜和蜂皇漿,還教我們如何用蜂蠟製作手工蠟燭。讓我們這個下午體驗了很多「人生第一次」——第一次與蜜蜂親密互動、第一次品嚐新鮮蜂蜜、第一次手工製作蠟燭……真是新奇而又有趣,同時也親身感受到了蜂蜜生產的難能可貴。離開前,我們當然是要買上幾瓶這裡出品的蜂蜜回家饋贈親友。

Wild Rose Sanctuary 野外度假營地
傍晚時分,天空仍然明亮,我們驅車前往當地一個特色度假營地。之所以稱其有特色,是因為它坐落在寬廣的家庭農場與郁郁蔥蔥的綠色森林的交界處,而且這裡只有兩個「度假屋」可供入住,一個是家具齊全的蒙古包帳篷,一個是標準配置的小木屋,兩個都各具特色。
這個僻靜的營地坐落在農場的一座起伏的小山坡上,可以俯矙著山下蜿蜒的小溪。若想追求最原始的、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獨特體驗,這確實是一個完美的地方。可以拔掉插頭,放鬆、清理繁忙的大腦,遠離日常生活的噪音。欣賞日出日落,聆聽大自然的音樂,閱讀、冥想、舒緩壓力。
唯一有點不太方便的就是這兒使用Compound式衛生間(有機堆肥廁所對於華人來說還不太習慣)。但這種衛生間英文稱Manure,就是將磨成細小微粒的稻草、豆芽直接覆蓋在排泄物上,會起化學反應,可以將臭味掩蓋,非常的環保衛生。衛生間裡面不僅整理得幹乾淨淨,還飄着淡淡清香,因為放置了天然的薰衣草香料及手工裝飾物,驅趕蚊蟲的同時又頗具藝術感。

說到這兒最有特色的部分,就是這裡提供私人專設的野外晚宴。經營該度假屋的主人Julia是個美麗淳樸的、臉上總是帶着甜甜微笑的本地女孩,她會根據當季時令和農場出產的新鮮無公害食材,為客人準備百分百Homemade的豐富晚餐,還是Three Courses的晚餐哦(包括前菜、主菜和甜品,以及高檔芝士和酒品飲料,連麵包都是手工製作的),真心可與高級餐館媲美。
想像一下,黃昏夕陽下,在鄉野和森林邊的高地上、古雅的鄉村小徑邊、簡約獨特的蒙古包旁,一邊品嚐着豐富精緻的美食,一邊放眼展望無際的田園草場;或纏綿情侶,或三五知己,舉一杯美酒、觀日落星辰……這何嘗不是人世間一種低調而奢華的生活方式呢。
蒙古包帳篷旁邊就是森林。林間小溪穿流、螢火蟲飛舞。帳篷就搭建在木頭露台上,裡面設有一張舒適的雙人床、洗漱盆、取暖爐以及一些簡約的配件,特別適合小情侶共度甜蜜時光。但帳內最多是可以容納一家四口入住的。
丟下手機、藏起電腦,不做低頭族、重新仰頭望,這也許是更適合我們本源的呼喚。
Compound式的衛生間設在離帳篷30米外的小徑邊上。生活的一切水源均來自旁邊的森林溪谷。Julia說不久後還會在林中建一個露天的浴室,可以眺望林間潺潺流淌的小溪,輕嗅林木的原始芬芳、聆聽鳥兒的喃喃細語,一賭螢火蟲在叢林中輕舞飛揚。體驗最原始的生活,又不失浪漫情懷。
雖然不一定所有伴侶都能有「手牽手,到永久」的幸運,但一同經歷過「以天為蘆、以地為毯,賞日月同輝、聽風琴瑟和鳴」的時光,也不枉共同在這人間走一趟了。
【未完待續】